-
中國農業大學成立重磅實驗室 全國農學領域目前唯一
1月21日,中國農業大學舉行教育部分子設計育種前沿科學中心暨農業農村部基因編輯創新利用重點實驗室成立大會,這也是全國農學領域目前唯一的前沿科學中心和基因編輯部級重點實驗室。 據悉,前沿科學中心是我國高等學校基礎研究珠峰計劃的核心內容,是教育部推動高等學校加強基礎研究、實現創新引領的重要舉措。國家計劃在全國高校布局30-40個前沿科學中心,目前已有25個前沿科學中心獲批建設,分子設計育種前沿科學中心是目前農學領域唯一的前沿科學中心。中心作為學校直屬的二級實體研究機構,納入學校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管理…
-
農業農村部:穩妥有序推進轉基因等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
1月20日下午,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出席介紹2021年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并答記者問。 會上,有記者提問,2022年中國將擴大大豆生產,這是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但是大豆和玉米主產區,農民往往會在兩種作物中二選一,如何確保大豆面積增長的同時玉米種植面積不會減少,政府是否考慮轉基因玉米商業化來解決相應的玉米供給問題? 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德表示,解決中國農產品供給問題,大豆是很重要的一個品種,從轉基因來講,農業轉基因技術是新一代生物育種技術的重要方面,也…
-
石家莊市農科院7個大豆新品種通過省審定
河北日報訊(記者董昌 通訊員耿曉彬)從石家莊市農科院獲悉,2021年河北省新審定20個大豆品種中,7個品種為該院培育。其中,河北省通過審定的4個優質(高油)大豆品種,全部來自石家莊市農科院選育的新品種。 近年來,石家莊市農科院在保持小麥、棉花、玉米等優勢傳統學科研究基礎上,緊緊圍繞國家大豆產業振興計劃,組建大豆創新團隊,積極申報大豆育種專項和國家、省市科研平臺,建成了農業部“高產高油大豆育種創新基地”,承擔了河北省大豆產業技術體系冀中南地區綜合試驗推廣站建設任務。截至目前,該院共選育出并通過審定…
-
青海省馬鈴薯產業高質量發展關鍵技術實現新突破 重大科技專項項目通過驗收
1月19日,青海省農林科學院承擔的青海省重大科技專項“專業型馬鈴薯產業高質量發展關鍵技術研發與示范”項目通過驗收。該項目的實施,填補了國內育成品種中沒有薯條專用型品種的空白,開啟了青海省彩色馬鈴薯育種的先河,首次對青海省馬鈴薯窖藏病害進行了全面系統調查,并提出防治措施。 長期以來,我國馬鈴薯育種以高產、抗病為主要目標,加工專用型品種缺乏,不能滿足馬鈴薯品種多樣化的市場需求。青海省地處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西緣地帶,海拔高、氣候冷涼、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是生產優質商品薯和種薯的天然家園,但是90%以上…
-
兩項山東省重大基礎研究項目在山東農大啟動
1月17日,山東農業大學主持的兩項2021年度山東省重大基礎研究項目實施方案論證暨項目啟動會以“線上+線下”會議方式召開。 “主要作物產量和品質性狀形成的機理及種質創新”項目負責人孔令讓教授介紹了項目立項背景、研究內容、技術路線及保障措施等情況。專家組對項目實施方案進行了充分論證和討論,并提出了質詢和建議。專家組一致認為,該項目的實施對于打好種業翻身仗,提升小麥基礎研究與育種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意項目方案通過論證,建議盡快實施。據了解,該項目通過對3000份小麥種質資源的產量、品質和抗性等…
-
淄博數字農業農村項目再添“核心引擎” 淄博市與中國農業科學院簽訂合作協議
1月17日,淄博市與中國農科院在北京簽訂合作協議。 人民網北京1月17日電 (劉穎婕)1月17日,淄博市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在北京簽訂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淄共建中國農業科學院數字農業農村研究院,淄博市遍地開花的數字農業農村項目有了“核心引擎”。 據悉,淄博將用5到10年時間,將中國農業科學院數字農業農村研究院(淄博)建設成為具有國內一流水平的國家級數字農業農村創新中心、富鍶產業創新中心、農業智能裝備和農產品加工研發中心,成為華北地區乃至全國數字農業農村與特色產業科技創新的示范者、引領者,成為涵蓋政、產…
-
“強種”行動 聚焦種業關鍵技術突破
作為農業的“芯片”,種業發展是保障糧食安全的基礎,種業振興已經進入全面實施階段。中國農科院等部門近日表示,2022年將推進實施“強種”“增糧”等科技行動,聚焦蔬菜、畜禽育種等關鍵技術,加快實現重要品種種源自主可控。 農業農村部表示,我國農業用種安全是有保障的,風險也是可控的,當前我國農作物,特別是糧食種子能夠靠自己來解決。但與此同時,種業發展仍然存在不少弱項和短板。 近年來,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都在加大力度推進種業振興。2021年年底舉行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重點推進種業資源保護,大力推進種源等…
-
我國油菜高油育種躍居世界領先水平 油菜新品種含油量達到50%
中國農業科學院種業翻身仗首戰告捷!該院油料所培育的油菜新品種“中油雜19”,成為我國首個含油量達到50%的國審冬油菜品種,突破了油菜高油高產多抗協同改良的難題,推動油菜高油育種躍居世界領先水平。牧醫所聯合培育的白羽肉雞“廣明2號”通過審定,標志著我國白羽肉雞自主育種實現從0到1的突破,打破了國外壟斷。 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吳孔明院士在近日舉行的中國農科院2022年工作會議上介紹,中國農業科學院從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來認識和把握種源安全,集中力量開展種業“卡脖子”技術攻關,堅決打好…
-
內蒙古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98% 繁育基地面積穩定在100萬畝以上
本報訊(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馬曉剛 李昊)內蒙古自治區擁有豐富的動植物種質資源,在保障國家種業安全中具有重要地位。近年來,內蒙古種業發展取得長足進步,農作物良種覆蓋率穩定在98%以上,畜禽良種化率達到95%以上,農作物良種繁育基地面積穩定在100萬畝以上。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技術、規模、生產能力居全國第一,大豆制種面積居全國第三,玉米制種面積排在全國前五。自主培育向日葵品種在科研水平、市場份額及品牌價值等方面全國領先,市場占有率超過1/3,自主培育西紅柿系列品種占全國市場份額的1/10。 據介…
-
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茶遺傳密碼 實現油茶從傳統育種向基因組育種的跨越
2022年1月,從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團隊成功組裝了全球首個高質量油茶基因組,揭示了油茶物種的進化歷史。對油茶基因組的破譯,實現了油茶從傳統育種向基因組育種的跨越,為提高良種的選育效率、保障我國糧油安全奠定了重要基礎。相關成果于1月10日在線發表在國際期刊《基因組生物學》上。 油茶是我國特有的、種植歷史悠久的木本油料作物,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栽培和食用歷史。其茶籽可通過壓榨等方式加工為山茶油,具有很高的保健價值,近年來備受市場歡迎。因此,油茶已成為農民增收和助力鄉村…
-
中國農科院發布“十四五”規劃 制定近、中、遠期不同的目標
新京報訊(記者 周懷宗)1月12日,中國農業科學院2022年工作會議上,發布了該院《“十四五”發展總體規劃》以及近期和遠期的科研目標。 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張合成介紹農科院《“十四五”發展總體規劃》。受訪者供圖 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張合成介紹,作為中國農業科技的國家隊,農科院“堅定不移落實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及鄉村振興戰略。著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綜合發展實力和影響力,加快推動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支撐引領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為此,中國農科院制…
-
中國農科院發布2021年度重大成果產出(10項重大成果具體內容)
中國日報1月12日電 1月12日,中國農科院在2022年工作會議上發布10項2021年度重大成果產出,具體如下: 1.“中麥895”助力黃淮海小麥穩產增產高產 作科所聯合育成耐熱性突出、高產穩產、優質抗病新品種“中麥895”,累計推廣5100萬畝,創造畝均實收782公斤的高產紀錄,成為黃淮麥區耐熱高產育種骨干親本,助力黃淮海地區小麥穩產增產高產,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重要貢獻。 2.草地貪夜蛾防控實現技術升級,引領國際技術進步 植保所升級草地貪夜蛾實時監測預警技術體系,圍繞草地貪夜蛾防治研發新型…
-
青藏高原種質資源研究與利用實驗室成立 進一步加強高原種質資源的保護利用
青藏高原種質資源研究與利用實驗室揭牌現場。 青海省科技廳供圖 中新網西寧1月11日電(祁增蓓)記者11日從青海省科技廳獲悉,當日,青海省首個試點省實驗室——青藏高原種質資源研究與利用實驗室揭牌成立,將圍繞高原作物種質資源收集評價與創新、種質資源優異基因挖掘和高原作物新品種選育與應用開展研究。 青藏高原氣候獨特,物種資源豐富,是中國乃至全球最珍貴的高山生物物種基因庫。依托國家作物種質復份庫,到2020年底,已保存中國重要農作物種質資源43萬份,包括220種作物及其近緣野生種。但是,青海省種質資源研…
-
福建省一項花生育種成果達國際先進水平(新品種具有多項突出優良性狀)
記者從省科技廳獲悉,泉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創新中心牽頭建設單位——泉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完成的“高產優質多抗廣適花生品種‘泉花551’的選育與應用”項目,日前通過福建省中智科技成果評價中心的成果評價。 專家組一致認為,該成果整體達到國際同類研究的先進水平,其中,育成品種對主要病害和非生物脅迫的綜合抗性居國際領先水平。針對我國花生品種蛋白質含量低、遺傳基礎狹窄、主產區多種病害和非生物脅迫危害嚴重等突出問題,該項目開展種質創制,選育出綜合性狀優良的新品種“泉花551”,并通過國家和省級品種鑒(認)定。 …
-
我科學家成功解析高粱馴化改良過程中的基因組印記
科技日報北京1月10日電 (記者陸成寬)作為一種重要的多用途禾谷類作物,高粱有著怎樣的馴化和改良過程?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成功解析了高粱馴化改良過程中的基因組印記。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分子植物》。 “基于對世界范圍內收集的445份高粱種質資源的基因學研究,我們發現,不同高粱亞群的血緣關系相對獨立,但也存在很明顯的混雜情況,各亞群之間存在廣泛的基因流。這表明,高粱具有頻繁的種內和種間雜交。”1月10日,論文共同通訊作者、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員景海春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依…
-
中國熱科院選育出4個木薯新品種(累計推廣面積5.2萬畝)
華南15號木薯現場鑒評. 熱科院供圖 中新網海南儋州1月10日電 (田婉瑩 王丹華)據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橡膠研究所(下稱熱科院橡膠所)10日消息,近日在海南儋州,由熱科院橡膠所牽頭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熱帶作物高效育種技術與品種創制”項目木薯優異資源現場展示會上,4個優異、特色的木薯新品種亮相,受到關注。 據熱科院木薯專家葉劍秋介紹,項目團隊培育出4個木薯新品種,分別是:桂熱10號、桂熱11號、華南15號、桂木薯9號。其中代表性的高產、高淀粉新品種華南15號,產量比對照品種華南205增產18.29…